〈從零開始「做」廟誌〉
這本《寶湖藏津》在因緣俱足下終於完成,它是一段十六個月從零開始,邁向眾志和合「做」廟誌的歷程。民國一〇六年底,我在寶湖宮天地堂董事會邀請下執行此計畫案,第二年年初率領團隊展開工作。當時作為廟誌撰寫素材的文獻資料匱乏,廟裡老陳凋謝且人事紛擾,致使所進行的諸多訪談內容盡是殘缺與片斷。大海撈針與瞎子摸象的困境考驗著團隊的決心與行動力,之後我們調整腳步四處探訪八個月,找到了百餘本珍貴的扶鸞記錄簿與各類文獻;接著在十八次近一百個小時的討論會議後,我們確認了記錄簿的內容,其中耗費二十四年的五殿建造訊息保存相對完整,依然是老信徒們的共同記憶,也充分展現宗教實踐者的普世價值,因而選定為《寶湖藏津》廟誌撰寫的主軸。
扶鸞記錄簿
《寶湖藏津》的架構力求展現寶湖宮天地堂廟史的獨特處,因此有依據扶鸞記錄簿而來的「建廟、施方、啟化」三類主題安排,並以記錄簿內的用詞發想標題。神界降筆詩在本書被視為史料而非瓊章,因此降筆詩僅修正錯別字,與扶鸞廟宇依據詩學標準,進行文句校正的做法大不相同,我們更看重人神溝通下,降筆詩所透露的訊息與指示。不過,如此趨近在地觀點的操作法卻因老陳凋謝、記錄簿的品質參差不齊等因素,而留下不少難
解的謎團。扶鸞記錄簿早期內容詳盡、晚期簡略,舊照片的品質不一、抑或主題有所偏重,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寶湖藏津》一書能夠處理的範圍與方向。
視覺饗宴
大我的意義
《寶湖藏津》所堅持的局內人觀點以及一連串在地動員的操作模式,與人類學「倡議多元文化尊重」的理念息息相關。人類學者除了重視聆聽多數人(特別是來自底層)聲音外,也強調以人為主體的自覺與行動,因為文化的多樣性代表人類生存的各種可能選擇。同時,《寶湖藏津》作為地母廟七十多年以來第一部廟誌,更適時回應了「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的當代世界思潮,這是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提出的公約,獲得許多國家重視,並陸續執行相關的文化政策,讓各類傳統知識在社會快速變遷中得以延續、表達與創新。依此脈絡,《寶湖藏津》以書寫文字形式,致力於保存特定時空下一群人的信仰實踐,做為傳承給下一代的使命與責任。
二十年前我曾經協助一位台南安平的老乩童寫廟誌,見證了宗教執事人員體現地方傳統文化的歷程,不過安平經驗更深刻影響我的是:人類學視角與實踐特質應用在台灣社會的可能性,二十年後《寶湖藏津》再次給了我實踐與回饋的機會。民國九十七年六十週年堂慶前夕我開始認識地母廟的各類儀式活動,記錄訪談誦經團與地母聖誕的諸多訊息,作為個人研究埔里地區宗教信仰文化的一部分。這
項撰寫地母廟誌計畫案的複雜度超出原先的預設,但來自王雲騰董事長的信任、董事會的支持、地母廟信眾的回饋、夥伴黃雅琪超人的行動力,都是撐過困境的重要支柱。
十六個月內各方因緣俱足的力量交會,我們感恩地母娘娘讓每一位參與者在適當的位置上發揮光芒,協助做廟誌,我們有幸居間統籌協調各類大小事務,完成上天安排的功課。地母娘娘在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實踐信念」的重要性,民國五十三年寶湖全景籌建之初,神祇降筆「勿怕資源薄 堅心萬事成 集棉能作被 眾志可為城」,此時讀起,倍加深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梅慧玉謹誌
《寶湖藏津》廟誌撰寫資料提供者(按筆劃順序)
姓名
資料類別
王月媚
匾額
王以仁
匾額
王杉枝
照片一批、文獻一份、匾額
王杉榮
照片一批、匾額
王貞懿
照片一批
王陳月娥
匾額
王清南
文獻一批、匾額一批、匾額
王巽乾
文獻一批
王雲騰
扶鸞記錄簿三本、相片一張、文獻一批
王煌能
扶鸞記錄簿十本、文獻一批
王漢清
文獻一批
王獻極
文獻一批
白松錦
匾額
江秀桃
匾額
江菊子
對聯
余秀春
匾額
吳文仲
匾額
吳毓麟
扶鸞記錄簿八十三本、文獻一份
宋金鳳
匾額
李芯瑀
相片一批
李金土
文獻一份
李植福
匾額
林明裕
匾額、對聯
林健正
相片一批、匾額、對聯
林貴山
照片一張
林憲聰
相片一批
邱進興
相片一批、工藝品一件、匾額
邱瓊輝
匾額
施振榮
書籍二本、匾額、對聯
姚文清
文獻一份
柯森華
扶鸞記錄簿四本、相片一批、匾額
洪秋霞
匾額
洪峻德
匾額
袁清香
匾額
高美雲
匾額
姓名
資料類別
張玉芬
文獻一份、匾額
張金乾
匾額、古物
張敏政
文獻一批、匾額
張福進
匾額
曹景富
匾額
梁平奉
匾額
梁平定
扶鸞記錄簿十一本、文獻一份、照片一批、古物、匾額
梁平朋
扶鸞記錄簿十五本、古物
梁平芳
扶鸞記錄簿一本、匾額
梁䅄䅛
匾額
許曾淑貞
文獻一批、匾額、對聯
許貴林
匾額、對聯
陳文晃
文獻一批、相片一批、對聯
陳永源
匾額
陳石金
文獻一批、相片一批、匾額
陳秀珠
匾額
陳金蕊
匾額
陳雲龍
照片一批
陳綵宸
照片一批
陳龍慶
文獻一批
傅金明
照片一批
湯蘭玉
匾額
程振雲
匾額
黃文鐘
文獻一份
黃欽介
繪圖一份
黃 琴
匾額、對聯
黃萬芬
匾額
潘阿蕾
匾額
潘綉美
匾額
蔡佶樺
扶鸞記錄簿五本
蔡素兒
匾額
蔡新陽
文獻一份
謝秀芬
匾額
地母廟辦公室
照片一批、文獻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