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殿與太陰殿〉
乾元殿兩側的「太陽殿」與「太陰殿」,是地母廟五殿格局中規模最小的廟宇。刻畫著雲景的白玉欄杆把兩殿與乾元殿串連成一個區域,由於兩殿的廟門與大部分牆面都鑲入了玻璃,採光充足,使人雖置身室內卻也能直接感受到戶外自然界的變化。體會二殿在這部份奇巧創意的同時,到訪香客可隨著白玉欄杆的導引,進入本區充滿天界意象的大殿。
建築軼事
太陰、太陽二殿的建設始於民國六十八年乾元殿二次動土後,是天父殿整體工程的一部分。天父殿地基切土時,太陰殿的土石常被移至太陽殿填補,因為後者的過於鬆軟;此外,神界在此時期指示挖土不可破壞石頭的風水禁忌,也適用於兩殿的切土工程上。太陰、太陽與乾元三殿在建造上的相同類項總是一同規劃,例如神像雕刻尺寸與姿態、門窗裝飾、白玉欄杆浮雕的主題…等,因此扶鸞記錄簿所載,有關太陰殿與太陽殿各自獨立的建築軼事並不多見,大部分的時候,這兩殿的建造進度是隨著乾元殿的節奏而前進。
民國七十一年底當乾元殿天球的監圖進度告一段落,王天君接著畫出了兩殿屋頂設置「太陽球」與「太陰球」的示意圖,清楚詳細,未料至下次乩日卻宣布了二球改畫在宮內神像壁後的決定,並向眾人叮囑「不可亂做」的警告。當晚工程相關的公事不只這一項,王天君處於一種慚愧與震怒狀態,除了指示先停工改大殿
圓柱位置、天球圖再度修正外,更責備眾生不和睦、道人是非、自作聰明的習性。王天君對於執行者擅自改工程卻未上報的做法十分介意,除了提醒資源浪費對捐款者無法交代外,更為自己督導不周感到慚愧。在隨著乾元殿的工程一起推進下,太陽殿與太陰殿終於也在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完成鎮座。
建築亮點
太陽殿與太陰殿的內外規劃十分類似,對稱立於乾元殿兩旁。登天路盡頭清一色的白玉欄杆包圍著天父殿區所有的建築物,除了延伸天界意象外,也讓兩殿,處於對照相呼應的天地雙全脈絡。
採光充足一直是太陽殿與太陰殿在天父殿區的優勢,雖然本區所有宮殿都開側邊門,但仍以小巧玲瓏的日月雙殿,更有效地發揮採光特點,呼應自然界
變化,間接闡釋「日月為明」的哲理。為此,兩殿的牆面與廟門皆嵌入了大面積的玻璃。當時神界交代,在玻璃框架內不需要作區隔用的枝骨,而是以鏤空雕刻創造奇美精緻,於是廟的大門與兩側邊小門基本上都設計成玻璃門的形式,但在門的下半部皆框上立體雕刻。日月雙殿的鏤空雕刻主題相關連但略有不同,大門的主題分別為「山桂」(太陽)、「山蘭」(太陰),小門的為「玉露寒杉林」(太陽)、「玉兔宣鼓」(太陰)。至於另立於大門下方、改良式柵欄的鏤雕主題,則分別為「麟趾呈祥」(太陽)、「鳳舞雞鳴」(太陰)。
除了上述特製的採光玻璃門外,兩殿供奉神祇的造型也頗為特別。太陽星君與太陰星君的神像高度,連同底座接近四百公分,是地母廟最巨大的兩尊雕塑。兩位神祇的姿態有對稱性的差異,其中太陽星君立於五龍台座上,右手持定針、左手捧陽球;站在五鳳台座上的太陰星君,則右手持陰球、左手拿定針。至於兩尊聖像後牆壁上「山雲」(太陽殿)與「海雲」(太陰殿)圖案所襯托的兩粒大球,
是當年在王天君指示下,原本預定設置屋脊上的「太陽球」與「太陰球」。天父殿區龍的意象在此「二宮」並未被強調,龍柱被置換成比較雅緻的圓柱,但雲的意象則透過神像背後的壁畫得以延續。


太陽殿與太陰殿對聯
太陽殿中門對聯
太古長崇地母資生萬物無偏愛 陽光永照天穹養育群黎有範模
太陽殿龍邊側門對聯
太德無私復旦山河萬方同景仰 陽春有腳昭明宇宙四海共尊崇
太陽殿虎邊側門對聯
太德耀乾坤七政頭銜調和玉燭 陽曦昭宇宙三光首位執掌咸池
太陰殿中門對聯
太慈悲崇地母巍巍母蹟山河配 陰道德敬天神赫赫神威宇宙齊
太陰殿龍邊側門對聯
太放蟾光朗照乾坤萬方齊戴德 陰搖桂影明生宇宙八表共沾恩
太陰殿虎邊側門對聯
太極兩儀欲明非易神功終有驗 陰陽二理能積則昌德澤總無形
太陽殿與太陰殿相關詩選
乙卯年(民國64年)三月十五日 慈恩監工詩
受命臨湖督殿基 建宮勞眾寸心宜 丹誠結愛承天使 廟業完成善德祈
鳥瞰素奇北式朝 和衷勵勉事成條 善緣有幸民當協 助我威光看結調
承天玉旨造天宮 路遠崎嶇忍氣融 日盛月盛睡聳建 監成鳥瞰照基良
三穿屋樣天宮同 玉鏡鑽磨碧喨光 北式成城完使命 興工啓畢志更攻
父開正殿玉皇池 龍又太陽座位基 虎則月陰鎮照座 兩房護地配樓奇
誠心誠意獻蒼穹 勵志勤磨事事通 集苦終甘能克治 鳩工齊勉藹祥窮
大事記
- 民國68年10月(乾元殿與)太陽殿、太陰殿二次啟建
- 民國71年5月乾元殿(與太陽殿、太陰殿)土部完成(廖天君繳旨回天)
- 民國73年11月(乾元殿與)太陽殿、太陰殿鎮座典禮、五天超渡法會